0

古尔邦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什么民族过古尔邦节(20篇)

浏览

195

文章

20

篇1:古尔邦节是不是传统节日 古尔邦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吗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古尔邦节是全世界穆斯林的盛大节日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过古尔邦节,比: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回族等,但不属于我国的传统节日。

古尔邦节是不是传统节日

古尔邦节中的“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其意为“牺牲”“献身”,所以这个节日也叫“牺牲节”或“宰牲节”。

古尔邦节在全世界都很流行,是所有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全球有很多国家都过此节,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很重视该节日,但并未列入我国传统节日之中,也可以说古尔邦节算是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四月八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四月八苗族节日有哪些节日活动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四月八是主要流行于中国甘肃、贵州、广西、湘西、桂北、广东等地的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壮族、彝族、土家族、仡佬族等民族传统节日,举办时间是在农历四月初八。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欢庆仪式,虽然各地节日内容不尽相同,主要与农事有关,不仅表达丰收的喜悦,还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苗族人过四月八会披戴银饰,穿戴新衣,然后到节日活动场地聚集,还会举行狮子舞、打花鼓、吹唢呐等民族民间文艺表演。

壮族四月初八是牛魂节,壮族人爱牛敬牛,所以这一天会用新酿制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饭来喂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开斋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全文共 3068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开斋节吗?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土尔”的意译。开斋节是属于哪个民族传统节日?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开斋节的文化内涵

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宗教大集会,穆斯林从各方聚会在一起礼拜、祈祷、记念真主,互相问候、关怀和友好。

开斋节是伊斯兰宗教节日,必须以伊斯兰方式来庆祝。活动的主题当以记念真主和学习先知为主题。尔德节不是民族文化节日,因此阿訇不允许将尔德节降格为一般、地方或少数人的娱乐活动。阿訇解释,民族节日活动的目的是寻求欢乐、节日休息、互相送礼、借机吃喝。而尔德节日的主题则必须以崇拜真主、记念穆圣为核心内容,否则就是伪尔德节。如果排除信仰目的,那么,伪尔德节就不是把穆斯林引向光明,引向正义,而是引向错误,引向罪恶。因此那种偷梁换柱式的伪尔德节,穆斯林是坚决反对的。

开斋节是穆斯林的珍贵日子。节日里,每个穆斯林都有幸参加各种祈祷和礼拜活动,以提高个人品性和道德修养,指望真主予以更多恩典和收获。#p#副标题#e#

开斋节也是穆斯林自我反省、自我更新、仁慈好施的日子。开斋节应当更多地想到平日可能被遗忘的老人、亲友、孤寡和穷人。由于穆斯林是祈求真主赏赐恩惠,所以首先应当感赞的是真主已经赏赐人们的恩典,并以自己富裕的条件和施舍给那些需要精神和物质帮助的人以力所能及的援助。通过一次成功的尔德节日,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将在真主的绿荫下提高一个精神阶梯。

开斋节历史起源

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

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文献记载,尔德(Eid)这个阿拉伯词语由“阿达”(Aada)这个词演变而来,原意是“返回”,演变为“聚会”,所以,穆斯林将开斋节的礼拜称为“会礼”。

“会礼”是先知穆罕默德生前确定的宗教节日礼仪。根据《圣训》阿纳萨的传述,先知穆罕默德迁徙到麦地那后,发现那里的人继承蒙昧时代习惯,有两个崇拜偶像的民间节会,其场面十分壮观。穆罕默德说:“我来这里时,真主启示我,要我告诉你们,这两个庆祝节会将用新的更好的日子代替:一个是奉献牺牲的日子(宰牲节),一个是结束斋戒的日子(开斋节)。”

伊斯兰学者谢赫·艾哈迈德·巴纳解释说:“这两个日子之所以更好,是因为宰牲节和开斋节是真主降示的启示所规定的合法节日,是真主为他的仆人选择的吉庆日。穆斯林遵守这两个节日,标志着穆斯林五大功修中的两项获得圆满成功。这两个日子,真主给完成朝觐的人和完成一个月斋戒的人无限量恩赐,同时对所有被造物降下了仁慈的恩惠。蒙昧时代的两个节日,人们祈求好天气,好运气。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有理智的人应当思考其中的奥秘。”

从《古兰》教导中可以看到,穆斯林一年中的这两个“尔德”(节日),的确与任何民族的节日习惯都很不相同。《古兰》说:“我为每个民族制定一种贡献仪式,让他们有所遵循,绝不是让他们为这事与你争论。你应当召唤众人来崇拜你的主。你确是在正路上的。”

伊斯兰另一经典《圣训》记载,先知未穆斯林指定的节日一共有三个:每星期的主麻(聚礼)和两个一年一度的尔德节(开斋节和宰牲节)。穆斯林在这三个节日里定时“返回”清真寺参加集体礼拜集会,以叩拜和敬畏真主,从而获得真主许多倍的回赐与恩典。穆斯林认为,从真主启示和先知教导而来的任何指示都是完美的引导。两个尔德节和每周主麻的定制遂成为穆斯林完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斋节习俗

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伊斯兰教初创时,穆罕默德在斋月满时进行沐浴,然后身着洁净的服装,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旷野举行会礼,并散发“菲图尔钱”(开斋捐)表示赎罪,以后相沿成俗。

节日会礼前,回族群众都履行这种交纳课税的义务,通常按各家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菲土尔”钱。回族群众一般都自己愿意履行这种义务,否则就失去了斋戒的完美性。

开斋节时,成年回族穆斯林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该维修的维修,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千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大约到了早晨八点以后,回族群众个个腋下夹一个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礼拜后,回族群众齐向阿訇道安,接着全体互说“色俩目”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祖坟念锁儿(《》选读),追悼亡人,然后恭贺节日,串亲访友。

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同时,还宰鸡、兔、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一般中年妇女在家待客,年轻夫妇、未婚婿要带上礼物,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去岳家给岳父母拜节。许多青年还在佳节举行婚礼。节日期间回族的小辈要上门给长辈拜节。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还举行叼羊、赛马、射箭等活动。节日时的马也与平日不同,马身上扎满红色布标,马鬃和马尾上用红色绸束上几团野鸡毛;马鞍和套头的皮带上,系满各种花饰。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辽宁省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要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民在节日里喜欢表演武术;西北一些青年节日里喜欢摔跤、扳手腕,拧指头等;城市里一些回民喜欢游公园等等。

开斋节相关

开斋节庆贺概述

开斋日旱上,各家遍扫庭院屋舍,男子理发,男女沐浴洁身,老少更新衣,然后聚集到清真寺举行会礼、团拜、会餐、集体扫墓等活动。活动结束后,各家量力自愿捐纳“麦子钱”(亦“斋捐”),用来接济贫苦人家。节间,家家户户炸油香、买牛羊肉等,举行家宴或客宴。出嫁女儿携女婿、儿女带礼品回娘家拜节。青年男女则喜欢选择这一佳节举行结婚典礼。开斋节时,回族干部群众放节假一天。

开斋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宰牲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之一。中国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又称拉玛丹节,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回族群众称之为“大尔德”。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迪菲图尔”的意译 (“尔迪”就是节日的意思)。

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伊斯兰教历的9月,穆斯林习惯用阿拉伯语称呼为“莱麦丹”月,“莱麦丹”是练的意思,即练思想、练意志、练身体,也称“斋月”,通常也称“封斋”、“把斋”。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

伊斯兰教法规定在节日进行下列七件事是可嘉行为:①拂晓即吃食物,以示开斋;②刷牙;③沐浴;④点香;⑤穿洁美服装;⑥会礼前交“菲土尔·赛德盖”(开斋施舍);⑦低声诵念赞主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雪顿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雪顿节都有什么传统活动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雪顿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又被称为“藏戏节”,大都在藏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尽相同。

雪顿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一,用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的节日,所以又被称为“酸奶节”,在藏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为期差不多四五天的样子,期间非常的热闹,还会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

雪顿节都有什么传统活动

雪顿节在各个地区的习俗差不多都是以展佛为序幕,也有很多传统活动,主要活动有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同时期间将有拉萨国际马拉松比赛一起进行,随着历史的演变,如今雪顿节已经成为集传统展佛、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盛会。纪念建桥先辈和七位能歌善舞的藏戏起源的姑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开斋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开斋节吗?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土尔”的意译。开斋节是属于哪个民族传统节日?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开斋节庆贺概述

开斋日旱上,各家遍扫庭院屋舍,男子理发,男女沐浴洁身,老少更新衣,然后聚集到清真寺举行会礼、团拜、会餐、集体扫墓等活动。活动结束后,各家量力自愿捐纳“麦子钱”(亦“斋捐”),用来接济贫苦人家。节间,家家户户炸油香、买牛羊肉等,举行家宴或客宴。出嫁女儿携女婿、儿女带礼品回娘家拜节。青年男女则喜欢选择这一佳节举行结婚典礼。开斋节时,回族干部群众放节假一天。

开斋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宰牲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之一。中国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又称拉玛丹节,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回族群众称之为“大尔德”。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迪菲图尔”的意译 (“尔迪”就是节日的意思)。

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伊斯兰教历的9月,穆斯林习惯用阿拉伯语称呼为“莱麦丹”月,“莱麦丹”是练的意思,即练思想、练意志、练身体,也称“斋月”,通常也称“封斋”、“把斋”。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是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听伊玛目宣讲教义。

伊斯兰教法规定在节日进行下列七件事是可嘉行为:①拂晓即吃食物,以示开斋;②刷牙;③沐浴;④点香;⑤穿洁美服装;⑥会礼前交“菲土尔·赛德盖”(开斋施舍);⑦低声诵念赞主词。

开斋节的文化内涵

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宗教大集会,穆斯林从各方聚会在一起礼拜、祈祷、记念真主,互相问候、关怀和友好。

开斋节是伊斯兰宗教节日,必须以伊斯兰方式来庆祝。活动的主题当以记念真主和学习先知为主题。尔德节不是民族文化节日,因此阿訇不允许将尔德节降格为一般、地方或少数人的娱乐活动。阿訇解释,民族节日活动的目的是寻求欢乐、节日休息、互相送礼、借机吃喝。而尔德节日的主题则必须以崇拜真主、记念穆圣为核心内容,否则就是伪尔德节。如果排除信仰目的,那么,伪尔德节就不是把穆斯林引向光明,引向正义,而是引向错误,引向罪恶。因此那种偷梁换柱式的伪尔德节,穆斯林是坚决反对的。

开斋节是穆斯林的珍贵日子。节日里,每个穆斯林都有幸参加各种祈祷和礼拜活动,以提高个人品性和道德修养,指望真主予以更多恩典和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节日知识吧。

1月三是广西法定假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具体放假时间,将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每年年初确定后公布。

2014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三月初三、初四放假两天,全区放假。

2015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4月20、21(三月初二、初三)全区放假两天,与周末凑成4天小长假。

2016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放假时间为4月9日(周六)、10日(周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初四。因为今年“三月三”放假时间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补休,凑成4天小长假。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世代居住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2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望果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望果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望果节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望果节的藏语意思为“转地头”,预祝农业丰收,颗粒归仓。

望果节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一般在每年的藏历七、八月间举行。不过望果节的具体举行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历时一至三天,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举办日期。2014年11月11日,望果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尔邦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

古尔邦节(拉丁文 Eid Adha),又称 宰牲节,尔德节。古尔邦节与开斋节(肉孜节)、圣纪并列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

古尔邦节是我国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 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 库尔班”。

2015年中国古尔邦节为公历9月24日, 联合国公布的日期为9月23日。

民间传说

古尔邦节的宰牲,起源于伊斯兰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故事。

易卜拉欣独尊安拉并无比忠诚,他常以大量牛、羊、骆驼作为牺牲献礼,作为敬拜安拉的一种方式,人们对他无私的虔诚行为大惑不解。而且当时易卜拉欣老来无子,甚是烦恼,即向安拉祈祷:倘若安拉给他一子半女,即使以爱子做为牺牲,他也决不痛惜。后来,他的妻子真生了一个儿子——伊斯玛仪,伊斯玛仪的出生,给他老两口带来了无尽的愉悦。光阴荏苒,他把许愿的事情忘记了。在伊斯玛仪长成一个英俊的少年的时候,安拉的考验来了。安拉几次在梦境中默示他履行诺言。

于是他先向爱子伊斯玛仪说明原委,并带他去麦加城米纳山谷,准备宰爱子以示对安拉忠诚。途中,恶魔易卜劣厮几次出现,教唆伊斯玛仪抗命和逃走,伊斯玛仪拒绝魔鬼的诱惑,愤怒地抓起石块击向恶魔,最后顺从地躺在地上,遵从主命和其父的善举。正当易卜拉欣举刀时,天使吉卜利勒奉安拉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头羝羊以代替牺牲。安拉并默示:“‘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们。这确是明显的考验。”。

为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真主,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了这一传统,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教法规定;凡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奉行宰牲礼仪。朝觐者在12月10日举行宰牲,其他各地的穆斯林自10~12日,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时,真主降示:“我确已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牺牲”。

穆罕默德顺主命,效法易卜拉欣宰牲献祭,于伊斯兰教历2年(633)12月10日定制会礼,即今宰牲节。宰牲与朝觐同义,目的为求接近真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开斋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全文共 3080 字

+ 加入清单

开斋节是哪个民族传统节日

你知道开斋节吗?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土尔”的意译。开斋节是属于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开斋节历史起源

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

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文献记载,尔德(Eid)这个阿拉伯词语由“阿达”(Aada)这个词演变而来,原意是“返回”,演变为“聚会”,所以,穆斯林将开斋节的礼拜称为“会礼”。

“会礼”是先知穆罕默德生前确定的宗教节日礼仪。根据《圣训》阿纳萨的传述,先知穆罕默德迁徙到麦地那后,发现那里的人继承蒙昧时代习惯,有两个崇拜偶像的民间节会,其场面十分壮观。穆罕默德说:“我来这里时,真主启示我,要我告诉你们,这两个庆祝节会将用新的更好的日子代替:一个是奉献牺牲的日子(宰牲节),一个是结束斋戒的日子(开斋节)。”

伊斯兰学者谢赫·艾哈迈德·巴纳解释说:“这两个日子之所以更好,是因为宰牲节和开斋节是真主降示的启示所规定的合法节日,是真主为他的仆人选择的吉庆日。穆斯林遵守这两个节日,标志着穆斯林五大功修中的两项获得圆满成功。这两个日子,真主给完成朝觐的人和完成一个月斋戒的人无限量恩赐,同时对所有被造物降下了仁慈的恩惠。蒙昧时代的两个节日,人们祈求好天气,好运气。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有理智的人应当思考其中的奥秘。”

从《古兰》教导中可以看到,穆斯林一年中的这两个“尔德”(节日),的确与任何民族的节日习惯都很不相同。《古兰》说:“我为每个民族制定一种贡献仪式,让他们有所遵循,绝不是让他们为这事与你争论。你应当召唤众人来崇拜你的主。你确是在正路上的。”

伊斯兰另一经典《圣训》记载,先知未穆斯林指定的节日一共有三个:每星期的主麻(聚礼)和两个一年一度的尔德节(开斋节和宰牲节)。穆斯林在这三个节日里定时“返回”清真寺参加集体礼拜集会,以叩拜和敬畏真主,从而获得真主许多倍的回赐与恩典。穆斯林认为,从真主启示和先知教导而来的任何指示都是完美的引导。两个尔德节和每周主麻的定制遂成为穆斯林完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斋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宰牲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之一。中国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又称拉玛丹节,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回族群众称之为“大尔德”。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迪菲图尔”的意译 (“尔迪”就是节日的意思)。

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伊斯兰教历的9月,穆斯林习惯用阿拉伯语称呼为“莱麦丹”月,“莱麦丹”是练的意思,即练思想、练意志、练身体,也称“斋月”,通常也称“封斋”、“把斋”。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

伊斯兰教法规定在节日进行下列七件事是可嘉行为:①拂晓即吃食物,以示开斋;②刷牙;③沐浴;④点香;⑤穿洁美服装;⑥会礼前交“菲土尔·赛德盖”(开斋施舍);⑦低声诵念赞主词。

开斋节的文化内涵

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宗教大集会,穆斯林从各方聚会在一起礼拜、祈祷、记念真主,互相问候、关怀和友好。

开斋节是伊斯兰宗教节日,必须以伊斯兰方式来庆祝。活动的主题当以记念真主和学习先知为主题。尔德节不是民族文化节日,因此阿訇不允许将尔德节降格为一般、地方或少数人的娱乐活动。阿訇解释,民族节日活动的目的是寻求欢乐、节日休息、互相送礼、借机吃喝。而尔德节日的主题则必须以崇拜真主、记念穆圣为核心内容,否则就是伪尔德节。如果排除信仰目的,那么,伪尔德节就不是把穆斯林引向光明,引向正义,而是引向错误,引向罪恶。因此那种偷梁换柱式的伪尔德节,穆斯林是坚决反对的。

开斋节是穆斯林的珍贵日子。节日里,每个穆斯林都有幸参加各种祈祷和礼拜活动,以提高个人品性和道德修养,指望真主予以更多恩典和收获。

开斋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开斋节也是穆斯林自我反省、自我更新、仁慈好施的日子。开斋节应当更多地想到平日可能被遗忘的老人、亲友、孤寡和穷人。由于穆斯林是祈求真主赏赐恩惠,所以首先应当感赞的是真主已经赏赐人们的恩典,并以自己富裕的条件和施舍给那些需要精神和物质帮助的人以力所能及的援助。通过一次成功的尔德节日,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将在真主的绿荫下提高一个精神阶梯。

开斋节庆贺概述

开斋日旱上,各家遍扫庭院屋舍,男子理发,男女沐浴洁身,老少更新衣,然后聚集到清真寺举行会礼、团拜、会餐、集体扫墓等活动。活动结束后,各家量力自愿捐纳“麦子钱”(亦“斋捐”),用来接济贫苦人家。节间,家家户户炸油香、买牛羊肉等,举行家宴或客宴。出嫁女儿携女婿、儿女带礼品回娘家拜节。青年男女则喜欢选择这一佳节举行结婚典礼。开斋节时,回族干部群众放节假一天。

开斋节习俗

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伊斯兰教初创时,穆罕默德在斋月满时进行沐浴,然后身着洁净的服装,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旷野举行会礼,并散发“菲图尔钱”(开斋捐)表示赎罪,以后相沿成俗。

节日会礼前,回族群众都履行这种交纳课税的义务,通常按各家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菲土尔”钱。回族群众一般都自己愿意履行这种义务,否则就失去了斋戒的完美性。

开斋节时,成年回族穆斯林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该维修的维修,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千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大约到了早晨八点以后,回族群众个个腋下夹一个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礼拜后,回族群众齐向阿訇道安,接着全体互说“色俩目”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祖坟念锁儿(《》选读),追悼亡人,然后恭贺节日,串亲访友。

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同时,还宰鸡、兔、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一般中年妇女在家待客,年轻夫妇、未婚婿要带上礼物,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去岳家给岳父母拜节。许多青年还在佳节举行婚礼。节日期间回族的小辈要上门给长辈拜节。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还举行叼羊、赛马、射箭等活动。节日时的马也与平日不同,马身上扎满红色布标,马鬃和马尾上用红色绸束上几团野鸡毛;马鞍和套头的皮带上,系满各种花饰。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辽宁省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要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民在节日里喜欢表演武术;西北一些青年节日里喜欢摔跤、扳手腕,拧指头等;城市里一些回民喜欢游公园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哈尼族的民族的节日习俗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哈尼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有:六月年、耶苦扎、活瑟瑟、扎勒特、十月节、昂玛突节、新米节、老人节等。

六月年是哈尼族一个传统的节日,节日期间杀牛祭祀,祭天神、土地神和祖先神。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传统节日,过节期间,人们停止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访友。昂玛突节是哈尼人重要的节日,在这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大肥猪,然后烧火做饭。饭菜做好后抬到指定的大街上,桌连桌摆起来,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来吃长街宴。哈尼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哈尼人灿烂的民族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德昂族的传统节日 德昂族的民族风俗简介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德昂族传统节日有很多,里面会有开门节、关门节、泼水节等等。这就是一个少数民族,国家传统的节日,基本上和佛教有关。其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就是泼水节,在这一天到来时,人们就需要给佛像吸尘,需要排成长队,彼此的泼水祝贺新年,希望吉祥如意。

泼水节的介绍

泼水节是这一个地方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基本是在每年清明节后的第7天举行,所有人在这一天都会拿着竹水筒,然后依次的在水槽里面倒水,这就是感谢祖辈,希望第2年能够风调雨顺。在关门节期间,所有的青年人都需要集中精力,需要自我约束,从事农业生产,在开门节期间,未婚少女全部都需要来到寺庙烧香,感谢老佛爷能够为自己开启一道爱情之门。

德昂族介绍

这里会有很多不同的少数民族,其中傣族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和德昂族基本是一样的。德昂族一般都比较喜欢喝浓茶,擅长种茶,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种植茶树,又被人们称之为古茶农。在德昂族最为传统的工艺是制作银器,甚至还会擅长采集野生植物制作足器皿,在周边民族拥有着较高的声誉。这里有三种语言,很多人都比较熟悉汉语,泰语还有景颇语。

德昂族的习俗

德昂族是一夫一妻制度,同姓不可以结婚,基本不会和外族通婚,但男女可以享受恋爱自由,在选择对象上有自主权,本族内部没有严格的限制性,只要彼此愿意,贫穷和富贵,人家可以联姻。在这里基本都是以大米作为主食,有一部分的地区以薯类还有包谷为主。擅长制作各种不同的粮食制品,里面会有汤、年糕、米粉、豆腐、豌豆粉,还有粑粑。蔬菜的种类非常的多,一年四季不断的蔬菜,就是竹笋,还可以加工成酸笋,具有多种不同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腊八节属于是哪个民族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八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在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节是在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一般过了腊八节之后,温度就会急转直下,而且过了腊八就是年 。在腊八节这天,人们除了喝腊八粥,还有在泡腊八蒜的习俗, 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密封的罐子里,倒入醋、封上口,蒜瓣会逐渐变成像翡翠一样。 在安徽省黟县地区,腊八豆腐是民间的传统小吃之一。 在陕北高原地区,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龙舟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龙舟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龙舟节指的是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龙舟节、正阳节、天中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但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的说法。

端午习俗甚多,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食粽、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放纸鸢、薰苍术、佩香囊等。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很多国外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农历二月初八是白族的什么传统民族节日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二月初八白族的斗鸡节传统民族节日。据说,养鸡使得白族祖先兴旺发达起来,所以,白族人民经常说靠小鸡起家立业这句话。节日这天,各村寨的人们都要穿着节日的盛装,带上自己精心喂养的大公鸡,精神抖擞地参加比赛。

临行前,主人都要先把公鸡梳理一番,然后在其脖子上缠一根红色丝线,抱着它去叩拜祖先。在堂屋里,主人用双手将鸡高举过头顶,面对祖宗牌位磕头祈祷,希望自家的鸡获胜。斗鸡绝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重要的是白族人民对祖先勤劳精神的一种崇拜,要像鸡那样不辞辛苦地奔波觅食,像鸡那样勇敢顽强。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尔邦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什么民族过古尔邦节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古尔邦节是穆斯林教的盛大节日,不是一个民族的节日,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乌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孜别克族、塔吉克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都过古尔邦节,它是这些民族的共同的节日。

古尔邦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古尔邦节是我国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又叫该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不同少数民族在叫法上有所差别。

古尔邦节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像中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都过古尔邦节,他们一般将古尔邦节音译为“库尔班节”。

宁夏山区的回族也过古尔邦节,不过他们是称为“大尔德”,而云南、贵州等地的回族穆斯林是将古尔邦节称为“小尔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全文共 601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共有56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由于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出现相同的重大节日,如:古尔邦节等。

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 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此外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傣族

壮族

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祭龙节), 过小年(称“男人节”,又称“喊魂节”),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节,春节,陀螺节,花朝节 ,吃立节,蚂拐节(青蛙节)。此外,壮族每年固定的宗教节日甚多。如部分壮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献“老人厅”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过小年。每年二月“祭龙”是各支系的共同节日。“祭龙”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日历需要的鸡、猪等牺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骑马、戴斗签者不得通过寨心,习惯认为每年杀猪“祭龙”能使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后并祭“田公”。七月“接祖”。八月各寨祭献土地。十二月“送祖”。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回族

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黎族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侗族

傈僳族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傈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瑶族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 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白族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白族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阿昌族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壮族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拉祜族

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哈萨克族

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三月三歌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全文共 213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三月三,可不是黄历中一个普通的日子,在我国民间,它是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传统节日,我国多个民族的群众在这一天都要庆祝。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月三歌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南京上巳节简介

上巳的名称首见于汉代的古籍,名称大概定于汉代。汉代及以前虽已经把上巳定为正式节日,使古老的祓禊活动有确定的时间,但农历三月上巳每年都不固定,为了方便和统一,魏晋后干脆将上巳节定在了三月初三日。上巳节这一天,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过节方式。

南京上巳节:荠花满金陵

古代金陵,即今南京,民间当时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这天,南京人都习惯用荠菜花来煮鸡蛋,传说食之可治头痛。妇女们则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藉以消灾灭难。据《钱塘县志》载:“上巳,出游西湖,士女皆带荠花。”而苏州民间,人们还把荠菜花挂在门头、锅灶上或床上,《清嘉录》曰:“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

除南京外,汉族民间还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后期除了祭祀之外,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相会、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如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而闽台地区三月三则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而我国其他各少数民俗亦在三月三上巳节这天有庆祝活动。壮族民间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另壮族人民多于三月三扫墓,蒸五色糯米饭等。

布依族同胞于三月三时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而如畲族、黎族、土家族、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民族也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结束语:三月三上巳节,在我国古代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都是各地各民族共庆的节日,只是不同民族,或许对节日的称谓会有所不同,但节日内容大多类似,是祭祀先祖、迎春踏青、祛邪祈福的节日。

2月三歌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传统节日。亦称三月歌圩。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

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处。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盛况空前。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人们对农历三月三的第一概念,应该知道它是上巳节。古先秦时期的农历三月三,最初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用沐浴治疗女性的不育症和去灾。政府专门设置女巫之职进行主持。

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同时众人结伴,手持兰草在水边参加和观看祓禊,成为约会的好机会。早在公元前的周朝,农历三月初三就被确定为国家法定的情人节,当天全国的青年男女都会在当地参加聚会,互相寻找中意的对象,而这个节日比公元270年2月14日古罗马的情人节要早1000多年。

李白有诗云:“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中国的情人节是多么的浪漫:一对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艳阳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赠,啸声不断,何等境界。

不仅如此,我国在很久很久以前,亲人相别,友人相离都有折柳相赠的习惯,也有诗为证:“垂柳无端馈赠别”。由此可见,情即为柳,柳即为情以成定式。老百姓将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寻花问柳,即源于此。

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间,至今还保留着三月三赛歌会的习俗。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许许多多的靓男少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这场面和欧美国家的情人节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结束语:由此可见,自我国古代至今,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辟邪祈福的节日,更是男女之间交游定情的日子,是我国最古老的情人节,甚至比西方的情人节更要早千年时间,可谓是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全文共 2379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布依族三月三习俗介绍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方法祭把都不灵验。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人们认为,祭了地蚕,既可使它们迷糊,又能封住它们的嘴巴,田里的禾苗即可免遭虫害。后来将三月三定为“歌会节”。

贵阳南部郊区布依族把“三月三”称为“仙歌节”。节日内容与乌当区新堡乡大体相同,但他们是用唱歌的方法来祈求天神免灾,这天男女青年上山对歌。传说谁唱的歌最动听,天上的歌仙听了,便会赐你一副金嗓子。你劳动到哪里,哪里就会听到金嗓于唱歌,害虫听到这声音就不敢伤害庄稼了。

“三月三”是贵州罗甸县布依族的“扫墓节”。此日以二家或宗族集体到祖坟墓地挂青,杀猪宰鸡,摆设酒菜和花糯米饭祭奠。扫墓后,人们在坟山上娱乐、打猎和野餐。罗甸县南部红水河一带,“三月三”又称“枫叶节”。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

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吃。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贵州望漠县布依族传说三月初三是“寒日”,吃了狗肉可以驱寒。此日有条狗请客的习俗。

贵州安龙县部分布依族传说三月三日是影“山神”的生日。人们为避免山神放出蝗虫伤害庄稼,确保农业丰收,旧有扫寨祭山神的习俗。“三月三”这天,人们到村寨山神坛前摆设雄鸡、刀头等供品,还要杀一头狗,将血洒在纸旗、纸马和寨子进出要道口的石头上,然后由“老魔公”及其他人员携带淋有狗血的纸旗,纸马到各家各户扫除妖魔鬼怪。各家大门口要设置一张长凳,凳上摆一只装满清水的“水碗”和一只装有瓦砾石粒的碗。“老魔公”在大门口咒念“魔经”,打几个“农阳卦”,再将瓦砾石粒向这家房屋内乱撒,将水碗的水四处乱泼,掀翻大门前的长凳,扣起水碗,意为扫除了魔鬼。

最后,给这家插上沾有狗血的纸旗、佳上纸马,另赴他家去扫。村寨住户都轮扫完毕,“老魔公”口到神坛,将收扫的妖魔鬼怪集中镇压于神灵之前,然后全寨男人于神坛处就地会餐,称为“陪神吃饭”。该县德卧镇称“三月三”为“赶毛杉树”,又叫“毛杉树歌节”,为期三天,聚会者达数万之众。

云南罗平八达河一带的布依族的三月三日,是男女青年唱歌对调的节日。这天,男女老少来到河边听青年们唱山歌,观看孩子们比赛划竹排、打水枪。有的人家还给孩子做花糯米饭分送到边和寨旁;有的则用小花布口袋装上鸡蛋和各类食品,供玩耍和参加比赛活动的青少年吃。

罗平牛街的布依族男女青年则要在这三天中,举行盛大的游山、对歌和交友活动。方圆几十里的各族青年,届时也来到马把山腰一带,参加和观赏这一传统的赛歌对调活动。歌手们可以在这样的场合中大显身手,凭着即兴作诗吟唱的天才,能和对手连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长的时间。有许多男女青年通过这些活动建立了爱情关系。

2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一、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 、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二、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三、农历三月三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3月三各民族的不同习俗

1、壮族三月三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2、侗族

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3、瑶族

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4、布依族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5、畲族

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尔邦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古尔邦节有什么习俗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的节日。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尔德节与开斋节、圣纪节并列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

古尔邦节在宁夏南部山区等地的回族称为“大尔德”,云南等地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这个节日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伊斯兰教规定,教历每年12月上旬,穆斯林去麦加朝圣,朝觐的最后一天,开始举行庆祝活动。

古尔邦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度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新疆的维吾尔知族在古尔邦节时,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道族,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尔邦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古尔邦节的简单介绍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的节日,这就是伊斯兰教非常重要的一大节假日,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还能够起到广泛的劝化效果。在以往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弘扬伊斯兰教精神,可以巩固信念,对于人们还能够增强道德观念,可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尔邦节的主要意义

是想要告诉所有的人应该同舟共济,一起前进,齐心协力,不要忘记行善积德。在这一个节假日到来时,为了有效表达内心的忠心耿耿就需要宰牲献祭,这不仅是为了表达出内心的真心,与此同时还会敬爱主人,然后去发扬一种有爱的精神,是一种具体的表现。

古尔邦节是汉族的春节嘛

这就等同,于是汉族的春节,每年12月10日大家都会选择庆祝。而这一个庆祝节日的存在,其实和易卜拉欣的宰子行为,有一定的关系,是希望激励人们对真主的忠诚。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去学习伊斯玛仪对父亲的孝顺,更是告诉所有人应该有效承受魔鬼的诱惑,但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要去怀疑自己的父母,不要背叛自己的父母,这才是一个忠孝的含义。另外可以通过投石打鬼的方法有效去除内心的恶魔,可以让人产生一种使命感,产生一种正义感。在现实的生活中还需要扶贫救济,团结友爱,应该和邪恶做斗争,增强个人的道德观念。

节日介绍

在节日里面成年人就需要来到墓地祈祷,祈祷完毕之后可以来到郊外,可以来到清真寺举行会礼,在礼仪结束之后就需要宰杀牲口。回家完毕,还需要给所有的亲朋好友问好。女子基本都是留在家中,需要迎来送往,需要操持家务,家里的少女还有新媳妇就应该穿上新的衣服,然后给所有的亲朋好友拜年,和自己的丈夫一起来到娘家。孩子们一大早就需要拿一些美味佳肴送到朋友的家中,从早到晚,可谓是人流如梭,热闹非凡,能够有效体现出整个节假日的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